據了解,試點無紙化通關改革的城市包括: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黃埔、寧波、杭州、福州、青島、深圳、拱北、南京等12個城市。試點企業為部分AA類及A類企業。通關無紙化工作試點啟動后,試點企業不需要在打印紙質報關單和隨附的單證,是需要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向海關直接申報。無紙化通關試點對于貨主提貨也更加便捷。貨物在海關處一旦放行,企業收到電子放行回執后,可直接到貨物現場提貨。
在無紙化通關試點前期階段,鑒于一些企業關務或報關行報關員對無紙化通關操作不熟練的問題,海關總署監管司李偉副司長表示,前期,海關和中國電子口岸也要對相關報關企業和報關員進行培訓。試點的前期階段可允許企業有紙的報關情況出現。此外,在極端情況下(高技術型的產品等),隨附單證最多達到一千張。
海關在試點無紙化通關的同時,還會加強對企業風險度分析。海關計算機系統對報關單及隨附單證進行風險分析和人工監控,提高挑選低風險和高風險的準確性,降低偽報電子數據等等情況。
海關總署監管司李偉副司長指出,企業在辦理無紙化通關手續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。
一、試點企業與海關第三方認證機構—中國電子口岸,需要簽訂電子數據應用協議。
二、在辦理每一票貨物進出境手續時,企業將報關單及隨附單證電子數據向海關申報。海關根據風險分析和判別,低風險的貨物采取自動放行,經過海關的電子審核,審核電子數據。
三、低風險的貨物實行自動放行政策,并向貨物存放的場所和企業發送信息,企業即可直接辦理進口提運或者出口貨物裝運的這個手續。
四、高風險的貨物需要人工審核,審核通過后,海關可直接辦理放行手續,通知貨場,企業可到貨場直接辦理提貨手續。如果企業需要驗核紙質單證,企業需要到現場提交紙質單證,辦理通關手續。
無紙化通關改革試點成功推行后,將大大節省通關時間,方便企業及貨主及時獲得通關信息、實現通關信息的互通互聯。據了解,今年,海關總署主要選擇了東部通關業務量較多的海關進行試點,明年無紙化通關改革將會向中西部擴展。目前,上海海關已經選擇了寶鋼、巴斯夫、美蓓亞等6家首批高資信企業開展無紙化通關試點,試點行業涉及鋼鐵、化工、電子等領域。在廣東省,廣州海關和廣東省檢驗檢疫局已經在南沙口岸,實現了“一次申報、一次查驗、一次聯網放行”的“三個一”關檢新模式。年內,廣東其他的一些重要的口岸、主要的口岸將試點無紙化通關。
會上,海關總署監管司李偉副司長還介紹了我國通關業務的發展脈絡。從我國通關作業發展的歷程來看,目前我國通關經歷了紙質報關、電子與紙質混合報關、分類通關及無紙化通關四個階段。1995年是通關改革的“分水嶺”,95年之前,我國實行紙質通關,95年之后,我國海關實行電子報關。2009年,海關啟動分類通關改革,對低風險貨物采取快速放行的方式辦理手續,對高風險加大監管力度。